站内搜索
|
光伏:有钱了 并网难题能解吗
2014-12-2532
摘要: 经历过海外“双反”冲击的国内光伏业,在国内多重政策扶持下,开始由冷转热,成了业外资本追逐的香饽饽。今年,包括房地产、物业投资、高速公路等各路业外资本纷纷投入巨资加码光伏电站,有企业甚至豪掷近千亿元。不过在业界看来,“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中就包括并网难的桎梏。尤其光伏业过于依赖政策,这也给众企业投资埋下了较大风险。 各路资本逐食光伏业 今年以来,在多产业布局上动作较为密集的企业莫过于恒大集团,如今备受政策支持的光伏业自然也成其一大目标。继矿泉水、粮油、足球、文化后,恒大在9月宣布,与张家口市政府签署太阳能光伏发电重大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拟约900亿元投建中国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达到920万千瓦。 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资料,截至2013年底,全国22个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累计并网741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恒大项目超过了排名前两位省份的累计装机总量。不仅如此,恒大还通过买壳打通融资通道,足见该公司在光伏发展的野心。 另一个颇受关注的押宝光伏产业的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玉柱,动作同样较多。悄然设立了一个名为绿巨人的公司,重点投资光伏业,业界普遍认为,其规模在40亿元左右。“史大嘴今天开始上课学习清洁能源,争取3个月拿到硕士学位。”史玉柱10月20日发的一条微博更凸显了其加码光伏的决心。 不仅是这些近期热情于多元化发展的大咖。江山控股日前发布公告称,于11月28日订立框架协议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项目。这家以制造及销售仿真植物、物业投资为主的香港上市公司,2014年3月投资进入太阳能发电领域。另一家华北高速近期收购光伏企业、建设光伏项目的动作也非常频繁。根据该公司最近的公告,控股子公司国电科左后旗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投资科左后旗光伏电站二期20MW建设项目,总投资1.84亿元。 押宝理论盈利能力 即便热情高涨,光伏电站建设成为疯抢对象,但依据中国能源研究会顾问、北京能源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国宝日前在2014北京能源论坛上提供的数据,目前太阳能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比6%。,按其话说,这一比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张国宝认为,与煤电相比,太阳能发电依然是没有成本优势的能源。相比之下,成本甚至高出前者一倍。 为何依然有业外资本蜂拥而至,多数企业和业内专家的回应是主要看重长远盈利能力。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明确的光伏地面电站三类电价补贴,根据光资源优劣分为每千瓦时0.9元、0.95元和1元,分布式光伏电站补贴每度0.42元。业界预计,光伏电站盈利水平将超过8%。 有光伏项目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做一个50千瓦项目,按现有的电费和补贴计算,需要六年成本回收期,第七年开始,不用交电费,还会有额外收入。按照《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光伏上网电价及补贴的执行期限原则上为20年。“20年,相当于终身补贴。补贴时间被确定,会激发更多投资者信心。”英利负责人表示。 政策风险依然存在 在业界看来,光伏对政策依赖过强,如果脱离政府补贴,没办法实现盈利。“开始阶段接受补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长时间补贴的行业势必不会健康。”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卓创资讯新能源分析师王晓坤认为,行业上下游未疏通、并网难度大等依然制约行业发展。不仅如此,这种过度依赖政策支持的行业很容易受到政策、行情突变的影响。 早在2006年,就曾掀起一轮业外资本涌入太阳能业的浪潮,有杉杉、春兰等业外资本纷纷投注。根据杉杉股份公告,其参股16.112%的杉杉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15MW太阳能生产线竣工投产。春兰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计划斥资30亿元打造研究中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在新能源的开发上。该公司发展新能源产业三步走中,就包括“计划做太阳能电池和发电设备”。 然而在光伏业飞速发展多年后,2011年开始遭遇来自美欧两大市场接连“双反”,九成销售在海外市场的光伏业遭遇重创。 市场风云多变,近期国际油价连跌,有分析称,传统能源成本下跌,可能会对新能源发展起到抑制作用。不仅如此,面对新能源消纳等难题未解,多路资本的疯狂投资,“不排除会引发部分地区出现过剩的可能,由此可能造成支持政策的减弱,企业所构想的盈利蓝图将遭受考验”。 |